古田縣情簡介

古田又稱玉田,面積2373平方公里,轄8鎮4鄉2街道,戶籍人口43萬,常住人口33萬,地處福州、寧德、三明、南平交界,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森林覆蓋率68%。古田縣域面積居寧德市第一,是全省最大的庫區移民縣和閩東第一僑鄉,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四下基層」調查走訪的第一站,銀耳和紅曲產量穩居全國第一,擁有新中國第一座梯級水力發電廠、也是首座地下廠房水力發電廠──古田溪水力發電廠和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古田翠屏湖,中共古田特別支部為閩東最早成立的黨組織。古田素有「一都」(中國食用菌之都)「兩區」(舊區和庫區)「五鄉」(華僑之鄉、水力發電之鄉、水果之鄉、紅曲之鄉和文化體育之鄉)美譽。

“一都”

即中國食用菌之都。食用菌產業是古田縣的支柱產業和富民產業,產業體系完善、生產技術先進、產品貿易發達、菌業文化豐富,形成了「縣域工廠化」的古田模式。本縣共修訂22項食用菌標準,其中國家標準10項;開發生產食用菌品種38種,設有全國銀耳標準化工作小組及中國食用菌協會銀耳產業分會,發布我國首本聚焦銀耳產業,也是我國食用菌產業的首本藍皮書-《中國銀耳產業發展藍皮書》。 「古田銀耳」獲大國好貨「一縣一品」特色產品稱號,2024年「古田銀耳」以153.45億元品牌價值居2024中國食藥用菌「耳類」區域品牌第一名、連續三年在總榜中位居第二。 2024年食用菌總產量達94.46萬噸,食用菌全產業鏈產值達280億元,其中銀耳產量佔全國90%以上。

"兩區”

一是老區,縣內有老區行政村190個,老區基點村6個,健在革命「五老」59人、遺偶119人,登記在冊烈士293名。中共古田特別支部為閩東最早成立的黨組織,現有省級革命遺址17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3個、黨史教育基地14個,其中黃孝敏烈士史料陳列館為第六批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二是庫區,古田是全省最大的庫區移民縣,為支持國家發展水利電力事業,1958年建設古田溪水電廠和1988年建設水口水電站,先後兩次移民共6.3萬人、淹沒土地8萬多畝,千年古城沉於屏翠湖底。

“五鄉”

一是華僑之鄉,古田是福建省重點僑鄉、閩東第一僑鄉,共有歸僑僑眷近10萬人,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30多萬人,分佈在馬來西亞、澳洲、義大利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以東南亞國家為主。

二是水力發電之鄉,古田水電資源豐富,理論蘊存量45.82萬kw、可開發量41.58萬kw、已開發量38萬kw。其中,古田溪梯級水力發電廠為福建經濟社會發展和電力起飛做出重大貢獻,被譽為「福建的水力發電搖籃」和「新中國水力發電人才的搖籃」。

三是水果之鄉,古田氣候溫和濕潤,果樹生長環境得天獨厚、種類豐富,水果面積14.72萬畝、產量13.02萬噸,其中古田水蜜桃、油柰、臍橙、芙蓉李等水果被譽為“八閩珍果”,因屢獲殊榮和風味風味。

四是紅曲之鄉,古田是有文字記載最早的紅曲產地,紅曲產量佔全國產量85%以上,榮獲「中國紅曲之鄉」稱號,平湖鎮玉源村還榮獲「紅曲第一村」稱號,古田紅曲製作技藝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古田紅曲」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

五是文化體育之鄉,古田人文薈萃,建縣於唐開元29年(公元741年),至今已有1284年歷史,境內有「婦幼保護神」陳靖姑及其祖殿古田臨水宮(始建於唐代)、南宋理學宗師朱熹講學的藍田書院、九屆中國佛教協會領袖圓瑛大師及其任住持的千年古剎極樂寺、人類學民族學泰斗林耀華及其故居等眾多歷史文化遺跡,曾先後被評為全國文化模範縣、全省文化先進縣等。古田民間傳統體育形式多樣,體育協會和體育場所眾多,為國家隊和省隊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運動員,屢獲奧運會、亞運會獎項,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等。